什么的大象(什么的大象填合适的词二年级)

麦斯财经 107 0
什么的大象(什么的大象填合适的词二年级)-第1张图片

在弗吉尼亚州的天然桥动物园(Natural Bridge Zoo),年近40的非洲象Asha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单独圈养中度过。上图为她与饲养员的合影。去年,一位兽医提到Asha“反应迟钝”、“缺乏情绪”,时常来回摇摆,这是圈养大象情绪低落的表现。但动物园老板表示,Asha的“生活条件非常好”。摄影:ERICA YOON, THE ROANOKE TIMES

撰文:RACHEL FOBAR

寒冬腊月的一天,扬声器里响起圣诞音乐,弗吉尼亚州路边的天然桥动物园里有一头名叫Asha的圈养大象,正局促不安地转圈踱步。她的生活范围包括一间棚子和三个露天院子,分别是带围栏的27x12米的草地、散搭着几根原木的泥地,以及供人骑乘的园区。小孩子可花费15美元骑到Asha背上,草坪已被她的大脚践踏出一圈圆环。放眼望去,她周身一片荒芜——没有灌木丛和树木,更没有水洼。

大象与人类一样,都是社会性动物。大自然中的雌性大象往往生活在象群中,规模不小于8头,但年近40岁的Asha已被独自圈养了30多年。

同样是30几年前,几千英里外的加利福尼亚州新月城鹈鹕湾监狱(Pelican Bay State Prison)单独关押了一名囚犯。这名犯人最初并无精神疾病,而他的单人牢房面积仅7平米,除了马桶、盥洗池、床和头顶的灯光以外什么也没有,就这样监禁了数月,每天在牢房里超过22小时。不过几周,监狱的精神科医生就得知他无法入睡,无时无刻不受到杀人欲望的折磨——或是干脆自我了结。他出现了幻觉,发作时曾不停脚踢牢房的门,说某种“物体”找上了他。“它们从墙壁穿过来了,那些黑色邪物,”他说,“我好害怕,我要死了。”

1993年,鹈鹕湾监狱的囚犯们提出集体诉讼,控诉狱内环境违反人道。联邦法官Thelton Henderson接纳了他们的诉求,判定监狱官员违反了第八修正案。该修正案保障公民免于残酷、不寻常的惩罚,其中就包括单独监禁造成的折磨。Henderson写道,囚犯“可能会连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少有或没有机会与其他人建立正常社交”。参观监狱过程中,他注意到“有些囚犯沿着牢房的边缘转圈踱步,就像动物园笼子里的猫科动物”。

几十年来,研究表明任何人在非自愿的情况下独处10天以上,其情绪、认知、社交和身体健康都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可能是失眠,也可能是惊恐发作或幻觉。科罗拉多学院的神经科学家Bob Jacobs同时对人类和动物大脑展开研究,他指出其他社会性哺乳动物也有类似反应。“一般来说,所有哺乳动物的大脑结构及功能都有一个共同的蓝图,”他说道。

如今,美国境内至少有9头独自生存的大象,或由天然桥这类未经授权的路边机构圈养,或归属于美国动物园和水族馆协会(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AZA)批准的动物园。其中部分机构的饲养员认为单独圈养让大象过得更好,但在另外一些机构中,大象们表现出负压和抑郁的迹象。

“以我们对大脑的全部认识来看,大象对单独监禁的反应与人类不应有差别,”Jacobs说道。不论如何,任何生物的大脑都是为特定环境而设计的,Jacobs表示,大脑对环境的变化很敏感。

天然桥动物园老板Karl Mogensen表示,Asha的生活条件非常不错。“我们是在85年的筛杀中把她接过来的,”他说,“她是我们的家人——与我们这里的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联系,过得非常好……我们认为把她照顾得很好。”时刻有人关注她的状态,为她架设了“美丽的设施”,他补充道,“这里确实只有她一头象,但我们把她当作家庭宠物。”

动物园的Facebook主页表达了对某些“极端”动物保护组织的反对,这些组织要求将Asha带走。“在理想的完美世界里,她应该在非洲,自由自在地生活,”动物园在2018年6月写道,“但象牙贸易、偷猎和滥伐森林正使这些大型动物面临毁灭的威胁。”(非洲大象濒临灭绝,偷猎为主因。)

近期述评科学文献时,Jacosb针对分散的圈养环境会对大象这类脑部较大的哺乳动物造成何种影响提出了假设。当然,研究大象困难重重:“谁也不想冒着被实验对象杀死的风险,”他说。科学家无法在实验室中对体型如此庞大的动物开展受控实验,大象的巨型头骨也塞不进核磁共振扫描仪,也就无从得知其内部结构。因此Jacobs表示,他是以其它动物面对压力和不同环境的反应为基础,根据大象的生活条件进行推断。

什么的大象(什么的大象填合适的词二年级)-第2张图片

南非的大象在泥浆浴中玩耍。野生环境中,大象从彼此的接触中获得大部分刺激。摄影:ROBERT HARDING PICTURE LIBRARY,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什么的大象(什么的大象填合适的词二年级)-第3张图片

赞比亚南卢安瓜国家公园(South Luangwa National Park)内,一对大象亲密相缠。摄影:CHRIS SCHMID,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目前,防止大象被隔离圈养的法规政策相当有限。AZA规定饲养母象的动物园必须“至少养三头母象(或是预留足够三头象活动的空间)“——这表明只要动物园空间够大,也可以只养一头象。去年,AZA主席Dan Ashe告诉《国家地理》杂志,大象在理想情况下是成群饲养的,但“有时候动物不愿意聚集”。在美国农业部施行的《动物福利法》(The Animal Welfare Act)中,多项条目规定了动物的社会需求,涉及灵长动物、狗、海洋哺乳动物——但不包括大象。

在美国,圈养大象的数量正在持续减少,它们在动物园中的死亡率超过出生率,形单影只的大象越来越多。饲养大象往往成本高昂而困难不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美已有30多家动物园出于种种原因取消了大象展览。

“有些机构会只剩下一头象,” 佛蒙特法律学校动物法项目主任Delcianna Winders说道。他们会将这些独象送到救助站与同类相聚吗?“或者,他们会不会断定它们年纪太大,不宜移动,因此留在原地独自生存?”

AZA负责监督非洲及亚洲象的保护繁育项目,工作人员坦白道,这些动物园只得靠野外象的不断涌入来维持圈养数目,而这样做难免会拆散大象的家庭,本身就存在诸多争议。

大象不曾忘记

Joyce Poole是大象行为专家,同时也是国家地理探索者,她表示在野生环境中,大象从彼此的接触中获得大部分刺激,它们不停歇地移动——倾听、嗅探、玩耍——而圈养的大象则“不太活跃”——它们没多少互动对象,也没有可供探索的环境。

雄性大象通常随母亲生活10至14年,而后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单身汉群体”;雌象则终其一生待在母亲身边,多代群居规模可达50头象。

“对其个体成长而言,从小生活的社群环境,或是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Poole说,社交互动关系着它们一生的健康幸福。

这或许与大象的某些脑部特征有关。它们大脑中的细胞(或者说神经元)有着特别长的分支树突,可能意味着大象在处理信息方面比其他哺乳动物更加深入、缜密。大象认知科学家Lucy Bates表示,它们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与人类相当,且椎体神经元(pyramidal neuron)相对较大——这是一种对认知过程极为重要的皮质神经元。

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但这些特征或许也有助于解释大象为何拥有较强的记忆力,特别是对于社交情况——有证据表明,圈养的大象在与母亲分别27年以后,仍能辨识出她尿液的味道。在野外,大象可以分辨出家庭成员的独特叫声,至少能认出一百头象发出的声音,还能记录下多达17位家庭成员的位置。相比之下,人类的短期记忆只能容纳约7个项目。

大象的“大脑如此适合处理社会信息,这就证明家庭与社会互动……对它们是多么重要,”Bates说道。

大脑的变化

天然桥动物园的Asha会花数个小时在院子里转圈,一声不吭地吃草。

兽医Philip Ensley在圣地亚哥动物园与大象打了近三十年交道,今年九月,他来到天然桥为Asha进行健康状况评估,并向“解放大象”(Free All Captive Elephants)组织汇报,该组织曾与许多动物权益机构共同批评Asha的健康问题。他曾与《国家地理》分享一份私人报告,指出Asha身子来回摆动,不断转移重心(可能是患上了关节炎或其他关节疾病,这是圈养大象常患的疾病),看起来“反应迟钝”且“缺乏情绪”。

“站在圈养大象的关爱和管理角度,单独饲养一头母象是不合适的,”他在报告中总结道。缺乏同伴“让Asha经受着折磨”。

封闭饲养环境带来的压力会改变大象的脑部结构,Jacobs表示。许多被圈养的野生动物都会有这样一种行为:重复做出似乎毫无意义的动作,比如猴子会拔自己的毛发。这通常是社会性动物被圈养后无聊所致,在野外很少见。单独饲养的大象由于失去了对环境的把控,且长时间缺乏刺激,可能会重复做出踱步、摆头、前后左右摇晃的举动。

2017年一份报告显示,在日本国家批准的14个圈养单只大象的动物园内,几乎每头象都出现了上述情况。

“每当出现行为和心理问题,都代表背后存在神经性问题,”Jacobs表示。通过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研究,科学家发现重复性行为与基底核(basal ganglia)扰乱有关,基底核是大脑中控制自主运动的部位。

这些摇摆或踱步的大象,其大脑中的基底核很可能已经严重受损,乃至无法停止这些重复性动作,Jacobs说道。(他提到,基底核受损的人类患者也是这样,比如亨廷顿舞蹈病和帕金森症,都会导致不受控的动作和虚弱的颤动。)

科学家认为这些被圈养动物的大脑损伤与缺乏刺激有关。“大脑的健康运转仰赖于刺激,”Jacobs说道。若缺乏刺激,神经树突会因使用频率过低而萎缩,毛细血管的直径会收缩,导致大脑供血量减少。2018年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单独隔离会对小鼠大脑产生影响,使其神经元减少20%。“‘用进废退’不仅适用于肌肉,也适用于大脑,”他说。

无论由孤独还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压力,都会激活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向血液中释放皮质醇,瞬间提升体内能量以应对感知到的威胁。而若“战斗或逃跑”被持续性激发,最终将损害海马体的神经细胞,而这些细胞对生命体的学习与记忆至关重要。以人类为例,海马体受损往往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及其他压力类疾病有关。

“为何仍未禁止?”

单独圈养的大象“无事可做,无处可去,更没有可供看望或交流的对象,”Poole说道。

“我们已经对大象了解这么深,为何还能默许此类做法?法律为何无所作为?”佛蒙特法律学校Delcianna Winders诘问道。

什么的大象(什么的大象填合适的词二年级)-第4张图片

纽约的布朗克斯动物园(Bronx Zoo)决定将亚洲象Happy单独饲养,因此被告上法庭。起诉方认为此举损害了动物权利,案件备受争议。Patty是园中的另一头象,Happy可以透过栅栏望见它,偶尔还能碰碰它,但园方表示两头象相处有些矛盾,因此分开圈养。批评者认为应将Happy转移至保护机构,动物园则认为最好不做移动。图源:BEBETO MATTHEWS, AP

当外界向动物园施压,要求园方将落单的大象转移至保护机构时,后者往往辩称留在原地对大象更好。园方会说,她太老了,还生了病,或者说这只象不喜欢群体生活。这就是布朗克斯动物园关于Happy的说辞。“非人类权利计划”(Nonhuman Rights Project,NhRP)组织对动物园提起诉讼,宣称51岁的亚洲象Happy拥有免遭监禁等法律权利。

布朗克斯动物园还有一头名叫Patty的象,也是单独圈养,据动物园高层介绍,两头象可以隔着围栏看到彼此或是偶尔接触,但它们的脾气不太对付。James Breheny经理表示,Happy“更喜欢和她的饲养员待在一起,会与其他大象保持安全界限”,批评者们“对我们园内动物的个体特征、个性、喜好和取向都一无所知”。

NhRP认为Happy会愿意和其他大象共处,她曾与一头名叫Grumpy的伙伴共同生活了25年,直至其离世。纽约最高法院已同意审理此案,日期尚未确定。

“关怀大象国际组织”(Think Elephants International,一家研究大象行为的动物保护组织)总裁兼执行董事Joshua Plotnik指出,当一头象年迈多病,无法移动,或者得了传染疾病时,可能只得单独圈养。这种情况下,应关注其个体的性情,尽可能提供丰富的生活条件。

“这就好比我们养宠物,每只狗、每只猫都有自己的脾气,大象也是一样,”Plotnik说。有些大象跃跃欲试地迎接挑战,饲养员或许可以增加其觅食过程的复杂程度;而对于那些擅长讨好的类型,要加强积极引导。

转移大象的过程存在风险,相当一部分会在转移中途或之后不久死亡,而人们对其死因争论不休。

而一旦大象在保护机构安顿下来,曾经孤独、顺服或害羞的它们往往会敞开心扉,互动性增多、异常举动减少。一头名为Sissy的雌象曾在得克萨斯州弗兰克巴克动物园(Frank Buck Zoo)杀死了她的饲养员,因此被定性为“反社会”,但在被转移至田纳西州大象保护区的6个月内,Sissy与其他大象建立起亲密的友谊,此后二十多年,她始终和平成长。

无独有偶,来自阿拉斯加动物园(Alaska Zoo)的非洲象Maggie曾被单独圈养10年之久,但据“动物福利践行组织”(Performing Animal Welfare Society,PAWS)科学研究及宣传主任Catherine Doyle介绍,她如今已成为该保护区内最善交际的大象之一。据称,她的同伴在1997年去世前曾多次受她攻击,因此动物园高层预测Maggie无法与其他大象相处。(PAWS保护区内目前有一头亚洲象处于单独圈养状态,因为其他同伴均已死亡,PAWS作为保护机构既不配种繁殖,也不购买新大象。)

还能做些什么?

目前,《濒危物种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Act)已在某些案例中发挥作用,促使动物园为形单影只的动物们寻找同伴。该法案禁止一切伤害濒危物种的行为,包括“严重损害基本行为模式”。Winders表示,与同伴交往是大象的天性,因此单独饲养大象或将违反本法。

什么的大象(什么的大象填合适的词二年级)-第5张图片

大象与人类一样是聪慧的社会性动物,在野外环境中,它们从彼此的接触中获得大部分刺激。“对其个人成长而言,从小生活的社群环境,或是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大象行为学家Poole表示,社交互动关系着它们一生的健康幸福。摄影:CHRIS SCHMID,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其他动物的相关案件中已有先例。2019年,马里兰州一家法院裁定,三州动物公园(Tri-State Zoological Park)因单独圈养狮子和狐猴而违反了《濒危物种法》。虽然涉及大象的案件尚未审理,但2015年的一场诉讼已基本成功:动物法律辩护基金(Animal Legal Defense Fund)根据《濒危物种法》起诉圣安东尼奥动物园(San Antonio Zoo),因其将亚洲象Lucky在同伴死亡后单独圈养了两年多时间。但在提起诉讼后,动物园又引进两头大象为Lucky作伴,基金会也就撤回了诉讼。

2020年,弗吉尼亚州议会禁止“直接接触危险的圈养动物”,差一点终止了天然桥动物园的大象骑行业务。这项法案最初涵盖了大象、老虎、狮子、熊等动物,但在动物园园主Mogensen及其支持者Daniel Helmer和Tony Wilt两位议员的运作下,法案在正式通过前将大象排除在外。

美国境内圈养大象的未来仍迷雾重重,更何况对于智慧较高的社会性物种是否应当被人类圈养的问题,这本身就众说纷纭。“了解的证据越多……结论就越清晰:圈养这些动物是不符合伦理的,”神经科学家Bob Jacobs在谈到其最新研究时说道。他表示,对于如此巨大的动物而言,即使是大型动物园也“太小了”,相比之下,将一只象单独关在小围栏里——“只能说是最差的情况了”。

(林猩)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