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再冰打林洙(梁再冰谈林洙)

麦斯财经 142 0

梁再冰扇林洙耳光是怎么回事?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和林徽因女儿有何过节?我们都知道林徽因是梁思成的妻子,但是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娶了第二任妻子。梁再冰作为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女儿,不喜欢新的继母也是情有可原,但是不至于到扇继母耳光的境地吧!下面男人世界网的小编就来为大家分析下林徽因女儿与继母之间究竟有何过节。

梁再冰打林洙(梁再冰谈林洙)-第1张图片

林徽因女儿梁再冰

梁再冰为什么讨厌林洙

6月10日上午,清华大学主教学楼3楼。吴良镛、罗哲文、张锦秋、常沙娜、郑孝燮、单霁翔等紧紧相聚。心情复杂的林徽因之女——梁再冰发言时眼角湿润,“很久没有这样静心去回忆纪念我的母亲,想了很多,理解也很多。但绝不是外界所传述的美女、才女形象。”

今年6月10日林徽因百年诞辰之际,梁再冰、梁从诫及家人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秦佑国等一行人,来到林徽因的墓前为她扫墓。在“文革”中被砸掉的“建筑师林徽因之墓”字样已于2003年被修复,但汉白玉的墓碑边上依然可以看到破损的痕迹。梁再冰坐在墓前默默地流泪,在她身边的墓碑上,白色的百合花在阳光下灿烂地开放。(2004年4月)

梁再冰打林洙(梁再冰谈林洙)-第2张图片

林徽因和女儿

有关她母亲林徽因去世一段,潸然泪下的不光是我,还有一同前往的自以为见多识广,早已铁石心肠的摄像。(胡劲草《采访女儿梁再冰》2010年10月)

林徽因已逝去多年,作为女儿的梁再冰只要回忆起母亲就潸然泪下,可见母女情深。只是有几件事我不太理解(不是指责):

当父亲决定再娶时母亲对父亲来说已是过去为什么不将母亲的资料拿走,特别是父亲默许继母取下母亲的画像可以想象继母对母亲的在意,怎么还能将母亲的资料听任这样的人保管?不要说林徽因的资料都毁于文革,要知道梁思成的雕塑史一书就是30年代在东大的文稿出版的,还有梁思成的建筑画集等都保留下来了,可林徽因在东大执教时的雕饰史的文稿全然不见,她应该也画了不少的画,可留在现在的寥寥无几,更可气的是那些诗稿不存,也没有留下梁思成给她的信。(我记得乔冠华要再娶时,他的儿子就将母亲的资料带走了,除了钢琴,当时女儿还留下纸条说过几天搬走,结果再回家时钢琴已卖。)

现今社会对林徽因的认识已于前几年大不相同,主要归功于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建筑师林徽因》、《窗子内外忆林徽因》《中国建筑之魂梁思成与林徽因》等书,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与梁从诫的努力分不开,他也写了很多有关母亲的文章,编纂母亲的文集,可以说梁从诫一直在积极为母亲正名,这是儿子对母亲的爱,也是儿子的责任。相较之下梁再冰除了写了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对电视《人间四月天》表示抗议外好像再没有额外为母亲做过什么,低调固然好,但有那么多的人误会母亲作为女儿难道不应该告诉世人一个真实的林徽因吗?特别一些口碑较好比较严肃的媒体采访时梁再冰更应积极配合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林洙在访谈里赶抹黑林徽因我想恐怕也与梁从诫离世有关吧,因为梁再冰按胡劲草的说法是少有的单纯之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梁再冰打林洙(梁再冰谈林洙)-第3张图片

梁思成第二任妻子林洙

梁思成与林洙的爱情

林洙比梁思成小27岁,1928年出生于福州,是林徽因的福建老乡。早年随同家人到处迁徙,先后到过南京、宣城、湘潭、柳州、贵阳、昆明、上海,并在上海完成了中学教育,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南京金陵女子学院。林洙的父亲希望女儿北上考清华的“先修班”,她贸然给林徽因写了一封信恳请帮助。1948年林洙到清华时,正好那年先修班没有办,于是林徽因每周邀请林洙来她家亲自辅导英语,但林徽因身体孱弱,辅导总无法按时进行。林洙第一次遇到梁思成,是在建筑系的楼道里,她以毕恭毕敬的姿态面对这位宽厚和蔼的长辈、林徽因先生的夫君。后来林洙和梁林古建筑思想体系的拥趸程应铨结婚。程应铨是一位难得的青年才俊,仪表堂堂,清逸高蹈。但当程应铨被打成“右派”,林洙竟然带着两个孩子果断地与他离婚了。1968年12月,程应铨换上访问莫斯科时所穿的崭新西装,跳进那个他无数次如鱼般游弋的泳池,将自己冰封!无疑,在程应铨的决绝里,有他自己的各种万不得已,也有林洙播下的凉薄种子。而沈从文在给程应铨兄长、历史学家程应镠的信里,以绅士姿态,将林洙的爱以冷冽的寒光掠过年轻有为的夫君却照拂了风烛残年的梁思成,归为人“本性上的脆弱”,并说:“我们如真正开明,即不宜对之有任何过多的谴责和埋怨”。

当初林洙这位小老乡投奔林徽因来到清华求学,谁也没有料到数年后其命运和梁思成竟然发生如此重要的交集!这次婚姻遇到了来自梁思成亲友尤其是女儿梁再冰的极力反对。梁再冰仅比林洙小一岁,在她心目中,林洙进入父亲的生活简直是对高贵的母亲的亵渎;而且,人们视林洙为比较在乎名利的凡俗女人,还带着前夫的两个孩子,会成为晚年梁思成沉重的家庭负担,这样老夫少妻的婚姻以悲剧结束的太多了。

梁再冰打林洙(梁再冰谈林洙)-第4张图片

林洙

“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或许梁再冰包括那些人都未能明白,对于一个曾经成就超群而今不见天日的男人,林徽因即便是天仙,此刻也无法安慰他孤寂无望的心灵;况且,他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换来的不正是无尽的斗争和折磨吗?!他或许顿悟:人生还可以有另一种形式的“活着”——像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和一个对自己知冷知热的女人,筑一个遮风挡雨的巢窠,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俗常日子。听听他那段话吧:“林徽因是个很特别的人,她的才华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学、艺术、建筑乃至哲学她都有很深的修养。……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我不否认和林徽因在一起有时很累,因为她的思想太活跃,和她在一起必须和她同样地反应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这里边有一个大男人无尽的自豪和骄傲,但是否也有些许自嘲和苦涩?他说他如果要再找一个伴侣,就要找一个年轻的、健康的,过一份正常的晚年生活,这也是人之常情。而优雅的“天使”与实惠的“煮妇”、添香的“红袖”与教子的婆娘间,何尝不徘徊着芸芸男性的犹疑脚步?

在梁思成的坚持下,他们坚定地走在了一起,也一度陷入了亲情的“孤岛”,众多姊妹晚辈都疏离了,只有儿子梁从诫偶尔回来探望。那几年,梁再冰随同丈夫在英国工作,当她回国的时候,她亲爱的父亲即将幕落花凋。当时的林洙,除了尽心尽力照顾梁思成的病体并陪伴他每次抄家的惊惧,还要照看两个年幼的孩子,更是一直用心照料着林徽因年迈的老母。这些家事在梁思成的外甥女吴荔明的《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一书中有颇为体贴解人的回顾。我们真为梁思成的坚持而庆幸!就像他父亲的晚年离不开“王姑娘”的悉心照顾,梁思成的晚年也得济于这位凡庸的家庭“煮妇”。1971年末,当陈占祥去医院探病时,梁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几年,多亏了林洙啊!”

梁再冰打林洙(梁再冰谈林洙)-第5张图片

梁思成与林洙

林洙伴随着梁思成度过了生命行旅最后的11年光阴,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再一次失去丈夫的孀居之人林洙当时只有44岁,她与儿女相伴度过余生。梁思成去世后半年,九十多岁的林老太太仙逝,是林洙为这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妈妈办理了后事。自1973年起,林洙千方百计从国内外搜罗梁思成遗稿,先后参与编辑了《梁思成文集》《梁思成建筑画集》《图像中国建筑史》《梁思成全集》等书,其中《图像中国建筑史》作为梁思成获得盛誉的学术成果得以面世更是奇迹。晚年,林洙创作了《梁思成、林徽因与我》,回顾了自己40年来亲眼目睹的梁家的各种境遇,忠实记录了她与梁思成走过的日月,对她眼中的“林先生”也一如既往地献上赞美和钦敬,让梁思成青春洋溢的青年、颠沛困顿的中年、孤勇坚韧的晚年得以存留。果然,她是梁思成安然如磐的“老巢”!

或许,林洙在林徽因夺目的光环下连个影子都谈不上,林徽因是她心中永放光彩的女神;在她敬慕的丈夫身边,林洙甚至觉得他的垂爱是神的一时疏忽,“乱点鸳鸯”。不过,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林洙正是林徽因冥冥之中为走向暮年的梁思成安排好的良伴,她匆匆地走了,却放不下这个爱自己终生的良人君子,终于把这幸与不幸交与一位平凡的小老乡来承担!——如果我们愿意这样理解,这何尝不是生命的圆满?是的,请不要和爱情讲道理,或许在爱神面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致命“软肋”!

林洙,这个梁家“煮妇”用自己的“卑微”撰写下了梁思成生命爱的另一章回,那是“人间四月天”的林徽因所写不来的。这,就够了。

标签: 288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